


新闻资讯

新闻动态-企业新闻
我们在行动——甘肃岷县地震救灾纪实
- 发布时间:2013-08-01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我们在行动——甘肃岷县地震救灾纪实
【概要描述】
- 发布时间:2013-08-01 00:00
- 访问量:
我们在行动
——甘肃岷县地震救灾纪实
总述篇——灾情就是命令
在祖国西北地区甘肃省西南部,有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定西市岷县,民风朴实,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安静自然的感受。
也许,在2013年7月22日之前,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然而时间却定格在了这一天早晨的7时45分。突然间,地动山摇,尘土飞扬,山坡上的泥土夹杂着滚石呼啸而下,所有的房屋瞬间坍塌;呼喊声、求救声、哀鸣声...... 人们彻底被来自大地的愤怒震醒,地震了、地震了,地震了……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当甘肃地震的消息通过网络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时,紧急救援、抢救生命、安抚民众成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的主旋律。在得知甘肃地震消息的第一时间里,集团公司刘明忠董事长迅速作出指示,要求新兴际华应急救援队赶赴地震灾区参与抗震救灾。与此同时,新兴重工陈春生书记、范新有总经理、北京三兴赵柱董事长、冯民波书记、新兴际华应急救援装备公司姜小虎总经理、北京市丰台区地震局吕广生局长等领导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并作出部署,由姜小虎总经理率领新兴际华集团应急救援装备公司和丰台区地震局相关人员组成的“新兴际华抗震救灾小分队”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
22日深夜23点50分,新兴际华抗震救灾小分队第一时间抵达甘肃兰州中川机场,在集团兄弟企业际华3512公司的配合下,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奔袭,于7月23日上午6时30抵达岷县梅川镇地震灾区,7时20分抵达岷县人民医院,到指挥部报道并了解整个地震具体情况后继续急速向地震最严重的梅川镇地震中心行进。上午9时18分,经过30多公里崎岖山路的惊险行程,小分队抵达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梅川镇永星村、永光村。看着受灾现场,救援队队员们一个个面色凝重,被现场凄惨凌乱的场景深深的震撼了,没有一处完整的房屋,整个村庄近乎毁灭。我们立刻投入到现场的救援行动当中,利用随身携带的单兵装备及所掌握的前沿应急救援救灾知识,不放过任何一个垮塌的地方,积极科学认真的展开救援。
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走家串户,深切关注着受灾民众:从排查险情到抢修道路;从运送棺材到安抚受灾民众;从帮助灾民搭建帐篷到在废墟里给老乡抢救山药材、摩托车等财物;从救助休克的老乡到将随身携带的干粮发放给受灾老人;从关注所有生命抢救被掩埋的小狗到为在地震中遇难的人员默哀……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用实际行动一点一滴的向受灾民众送去我们的慰问和关心。而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在我们这支救援小分队里、在整个灾区的救援现场,又无时无刻发生着许多让人永远都会铭记和感动的画面,响彻心扉,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在中华大地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不管任何地方遇到什么灾难和困难时,都会有来自这个国家四面八方的支援,同心同力,抗击灾难,传递着属于中国的正能量。
记实篇——每一个人、每一个场景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在此次地震救援中,作为新兴际华集团派遣到地震灾区的第一支专业化的救援队伍,虽然我们只是一支六个人的小分队,但是,我们坚定的秉承了新兴际华集团人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优良传统,继承了作为大型军工企业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一贯作风。随然救援时间短,但是我们竭尽全力的跑遍每一个山头,每一户人家,用实际行动表达出了新兴际华集团人关注灾区、心系灾区、支援灾区的坚定信心。
搭建帐篷——我们快速而高效
在到达灾区震中的永星村后,在领队姜小虎的带领下,救援队员紧张有序的投入到现场的救援工作中去,看见许多老乡领到了救灾的帐篷却不会搭建时,我们便利用学到的技巧快速的帮助他们搭建了起来,整整齐齐一排排的固定在平坦的地方。
抢修道路——我们与部队官兵并肩战斗
在永光村,由于一条道路被倒塌的房房屋堵塞,导致山下运送上来的救灾物品不能及时送到物资发放点,我们在得知情况后,同几名武警战士一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用手中仅有的几把铁锹和耙子,在半个小时内抢修完这处塌方道路,使运送物资上山的车辆能够顺利通行。
运送棺材、安抚家人、列队默哀——对生者的关注,对逝者的敬仰
在永星村的一老大爷家中, 由于儿媳和孙子两人的离世给家人带来极大的悲伤,加之儿子也因地震被砸伤在接受治疗,家中无人安排逝者后事,60多岁的老人家和老伴儿都哭干了眼泪。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迅速召集周围的邻居一起帮助这一家共度难关。运送棺材、安抚家人,抢救有用的财物等等,而最后对死去的两位老乡的默哀,也表达出了我们救援队员对逝者的敬仰,愿他们在天堂安息。
为老乡抢救各种有用财物——我们齐心协力,一马当先
在永光村一老乡家中,地震造成家里房屋倒塌,被掩埋在废墟下的5吨多中药材(甘肃岷县素来就有中国中药材之都的称谓)急需抢救出来,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已经一天都没有吃东西的队员们顾不上休整,迅速赶到老乡家中,跟现场的老乡一起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努力,终于将价值20余万 元的党参、黄芩、杜仲等中药材抢救到安全带地方。
危急关头,科学施救——救治休克的老乡
在永光村为老乡抢救中药材的现场附近,当我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抢救着药材时,突然不远处传来了救命声,原来是一名老乡突然休克,晕倒在地上,在这突如其来的时刻,我们的救援队员箭一般的冲向背包集中点,拿着急救药包迅速冲向老乡晕倒的地方,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复苏救治,使其慢慢苏醒了过来,为最后医生的到来进一步诊断赢得了时间。
我们可以饿着但你们不能——将食品送给一天来都没有吃饭的老人
在永星村的半山腰上住着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由于地震中整个家都被掩埋,没有食物和水,而救灾物资还没有发放到他们手中,两位老人已经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我们的救援队员毫不犹豫的把随身携带的小面包、小饼干等食物全部送给了他们。
动物的生命同样值得尊敬——从废墟中救出的小狗
在排查险情中,当我们路过一处已经完全倒塌的小院子时,听见废墟下发出小狗汪汪的叫声,大家马上意识到这只小狗被困住了,于是没有任何停顿,大家快速走过去将压在废墟缝隙中的小家伙给救了出来,原来,他被一条绳子紧紧地拴住了脖子,动弹不得。
虽然难以下咽,但我们依然在战斗——没有别的食物,只能干啃方便面
由于灾区严重缺水,加之所有的物资补给不能有效地跟上,在灾区救援的这几天里,我们就只能干啃着方便面。但是我们没有退缩,克服一切困难坚定地值守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着救援队员的职责。
接受电视台采访——认真分析、详细介绍此次地震的情况
在两天的救援过程中,新兴际华应急救援小分队领队姜小虎接受了新华社、人民网、甘肃卫视记者的采访。
姜小虎对新兴际华集团应急救援队参加此次抗震救灾的任务目标及救援队情况的介绍、对此次地震灾害的前期征兆了解和结合以往地震现场救援经验的综合分析,解析此次地震中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房屋坍塌和人员伤亡,分析此次地震灾害后可能面临那些次生灾害的发生及需要做好哪些应对措施。同时表明了新兴际华集团作为中央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抗击自然灾害中的坚定信心和诚恳态度,并表示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兴应急救援产业,为社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领导关怀——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投身到应急救援的工作中去
7月22日下午6点左右,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来到新兴际华应急救援队救灾现场慰问,与救援队队员亲切交谈。他首先肯定了新兴际华应急救援队在此次地震救灾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全体队员给予了鼓励和感谢。同时他还表扬了新兴际华集团一直以来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赞扬了新兴际华集团作为中央企业在特殊时刻所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在实实在在的履行着央企的社会责任。最后,修局长嘱托我们的救援队员要注意自身安全,坚持到底,圆满地完成此次救援工作。
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记际华3512公司副书记匡振武
7月22日晚23时50分,当我们走出兰州中川机场时,一眼就看见了等候在那里的匡振武书记,他亲切的迎上来欢迎我们的到来,同时介绍了此次配合我们救援队的相关事宜。随后我们在匡书记的带领下紧急赶赴灾区。
在到达灾区地震中心地带后,救援队马上展开了搜救工作,已经53岁了且一夜都没有合眼的匡书记马上也加入到了我们的救援队伍中来,当我们在永星村小学灾民安置点搭建帐篷时,匡书记徒步5里多山路到前面的村子为大家探路,了解前方情况并及时通过步话机将消息发送回来;当救援队同部队官兵一起抢修道路时,他就挽起袖子拿起铁锹同大家一起干活;当我们为老乡抢救药材、摩托车、家具等财物时,他跟着大家一起并肩战斗……
而更加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在整个的救援过程中,大家都不知道匡书记是带病上阵,在进入灾区之前左眼本就严重充血,直到救援结束的第二天下午,大家才发现他的左眼已经不能正常睁开,由于过度劳累和受到强烈的阳光刺激,致使整个眼部红肿了起来。这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我们被匡书记这种积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激励着。是他的这种精神带动我们每一位年轻的队员,驱使我们战胜所有的困难努力前行,带领着我们这支救援小分队一直走在整个救援现场的最前列。
因为有你更精彩-——记志愿者梁磊
与志愿者梁磊的结识是在我们到达震区第一天下午,当时我们正在挨家挨户排查险情,由于对整个村子的路况不是特别熟悉,就边走边问前方的情况,就这样偶然遇见了他。通过交流才知道,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舟曲泥石流发生后的救灾现场都有他的身影。而在此次地震现场的救援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很多救援技巧的发挥方面他比我们这些救援队员更加的专业和娴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
在一起参与救援的这段时间里,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救援知识,将以前参与救灾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在各种情况下该如何保护自己、救助他人;救援实施过程中该如何分配体力,防止过度透支;怎样去适应酷暑天气,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灼伤;在救援现场如何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等等。虽然都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现场救援的技巧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了,而只有通过不断地去学习和运用这些知识才能提高我们的整体技能,为更好地开展救援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离别之际,我们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希望能够将他吸纳到我们的救援队伍中来,而他也欣然接受。
结束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当救援队结束此次地震救援回到北京,已经是7月25日晚上。在机场,我们受到了来自公司领导和丰台区地震局领导及同事的热烈欢迎,让我们倍感温暖。的确,四天的救援工作不算太长,但是从准备出发到结束救援工作回到北京,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情、太多的场景让我们铭记和感动。
作为致力于做大做强应急救援产业的我们新兴际华人,此次虽然只派遣了六名队员参与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去,但是,我们始终明白,我们这支救援队伍代表的是新兴际华应急救援、代表的是新兴际华集团、代表的是这样一个救死扶伤、托起灾区人民希望的伟大事业,我们要让新兴际华应急救援这杆旗帜高高飘扬。而在灾区那么多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坚信,没有你我之分、只有相互帮助,共度难关。
当我们静下心来,积极总结此次赴灾区展开救援工作的经验时,我们既感到欣慰又感受到压力的巨大。我们的应急救援队伍得到了非常好的实战演练,队员真正体会到了救援工作的艰辛和困难,同时学习到了很多现场救援的实战知识和技巧,为这支队伍的快速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通过与国家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救援队伍进行对比后,我们的救援队伍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不管是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还是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不管是队员的体能储备还是救援装备的合理配备;不管是应急救援知识的熟练运用还是对当地地域人文环境的适应……我们这支新兴际华应急救援队都还有很多很多的功课要做,还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努力前行,积累经验,为形成更加强大持久的战斗力而不懈努力。
“不经几番风雨沐,那得彩虹映晴空。”在此次救援中,队员们所展示出的顽强作风,展现出了新兴际华集团发展应急救援产业的宗旨——建设世界一流的应急救援研发生产基地,成为中国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民造福、为国分忧、为党增光!(郑松)
公司电话:010-63716231转 公司办:2216,党群部:2317,市场部:2288,生产部:2248 E-mail:chenjing3603@163.com 地址:北京丰台新村一里1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0016652号-3 邮编:100070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seo标签